含清斋
【含清斋】
时代:清乾隆
分类:斋
区域:内廷外西路
  含清斋位于慈宁宫花园内东侧、宝相楼以南,与西侧延寿堂对称而立。建于清乾隆年间。
  含清斋坐北朝南,房前为一狭长小院,院西侧开随墙小门。主体建筑以天井分作前后两部分:前房面阔3间,进深3间,平面略呈方形,覆三卷勾连搭式灰瓦卷棚硬山顶;后房面阔3间,进深1间,灰瓦卷棚硬山顶。前后房之西次间当中有穿廊相通。前后房之西山墙以院墙连为一体,使含清斋外观看去仿佛一座独立的小院。
  前房明间槅扇门,其余为槛墙支摘窗。后房西墙开一花窗,外设砖砌窗罩。穿廊朝向天井一侧开步步锦槅扇门。斋内以装修隔为小室,分隔形式灵活。整座建筑灰瓦、青砖,不施斗栱、彩画,装饰朴素,色彩淡雅,在慈宁宫花园浓荫茂木的掩映中,颇具江南建筑的情趣。斋前楹联“轩楹无藻饰,几席有余清”,正是其朴素的建筑风格的写照。
  至于因何修建含清斋,乾隆皇帝曾在《建福宫题句》自注中写道:“慈宁宫花园葺朴宇数间,以备慈躬或不豫,为日夜侍奉汤药之所,丁酉正月即以为苫次。”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乾隆之母孝圣太后崩逝,奉安于慈宁宫正殿,乾隆皇帝确于含清斋守孝。后因王公大臣恳请,又返回养心殿居住。
  现含清斋建筑完好。
撰稿人:苏怡

含清斋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宝相楼

延寿堂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进深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勾连搭

两座或多座建筑之屋顶前后联系在一起的结构形式称为“勾连搭”,其作用是扩大建筑室内的进深。

卷棚硬山顶

硬山顶与卷棚顶相结合的屋顶形式,属于硬山顶的一种,但无正脊,瓦垄直接卷过屋顶。

卷棚

卷棚式顶的简称。两山顶成圆形,屋顶无正脊,前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硬山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顶分前后两坡,两端与山墙平齐,显得质朴坚固。

穿廊

将两座建筑物从中间联系起来的廊房。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槅扇

又称格门,由立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构框架。抹头又将槅扇分成槅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个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棂条拼成各种图案。棂条分内外两层,中间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室内槅扇多采用夹纱做法,所以又称碧纱橱。绦环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室内槅扇的雕刻较为细腻。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转轴,可以自由开合。有的槅扇不用绦环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样使用棂条,称落地明造。

支摘窗

亦称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内亦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步步锦

古建筑门窗常用的棂条组合形式。其做法是用棂条拼成一个个长方形,上下左右对称排列。棂条交接处做成尖榫,用胶粘牢。

装修

古建筑外檐和内檐的门窗、槅扇、隔断、天花等木构件之统称。以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安装在檐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外檐装修”,安装在金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槅扇、槛窗、横披、帘架、风门等,内檐装修则是室内的隔断、屏风、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斗栱

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构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经多重交叉组合而成。每一组合称一攒。按安装部位分科,位于柱头上的称柱头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称角科,分布于柱间部位的称平身科。斗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斗栱发展至清代,被作为建筑模数使用,一座建筑的所有尺度均以斗口为单位,长度同于最下坐斗的开口大小。

建福宫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题句

“心经二百六十八,足该三藏之全文。 书惟贝多罗始称,金粟亦惟祖蔡伦。 贝多罗既不可得,粤东菩提犹其邻。 竺僧智药持种至,植之虞苑传虞翻。 授偈百十七年后,菩萨于此示肉身。(注:应为百七十) 六祖祝发果其下,风幡不动堂犹存。 树历千载叶万亿,谓非佛力谁缘因。 般若波罗书既竟,得毋见布而疑黂。 以菩提叶制为小笺,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成是什,即书经后,同日御笔又识。”

苫次

苫,旧时居丧睡的草席。《仪礼·丧服》:“居倚庐,寝苫枕块”。苫次,原指居亲丧的地方,也用作居亲丧的代称。

养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