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蛇都是剧毒怪物!”
别急,这其实是个大误会!绝大多数蛇是“素颜派”,没有毒牙加持,它们忙着追老鼠、吃小鸟,对人类完全没兴趣。而那些有毒的蛇,其实也只是“被逼无奈”才会露一手。
2. “蛇是冷血无情的捕猎机器!”
冷血,确实是冷血,但只是身体温度相对偏低,跟性格无关。蛇捕猎,不过是填饱肚子的日常操作,丝毫没有电影里“蛇王复仇”的夸张戏码。
3. “蛇会追着人咬!”
这锅蛇不背!大多数蛇看到人比你看到蛇还害怕,赶紧溜之大吉。如果不小心“迎面撞上”,它多半是在找地方躲,而不是追你跑。
4. “蛇怎么会在城市里?跑错片场了吧!”
蛇可不是深山老林的“专属角色”,它们也是城市生态圈的“编外功臣”,专注消灭鼠害和昆虫。北京的小蛇们,很多时候就在你家花园的角落静静生活,默默守护城市平衡。
5. “蛇不吉利,吓人!”
谁说的?医学的标志上都绕着一条蛇,它可是智慧与治愈的象征啊!一些文化里的蛇,还代表着力量和保护。那些“妖魔化”的传说,可能只是人类对陌生事物的误读罢了。
6、“蛇会缠死人!”
蛇缠人?那是它们在自卫,或者在把你当成树干,固定住自己。事实上,绝大多数蛇力气没那么大,缠人只是它们的下意识动作,绝对没想着勒你一命。
7.“蛇身上很黏,摸到会很恶心!”
误会了,蛇身上其实干净又干爽。它们的鳞片光滑而富有光泽,摸起来更像丝绸,哪来的“黏糊糊”?
8. “蛇会主动进家攻击人!”
蛇进家,99%是误打误撞,它们对你的家具没兴趣,对人也没有“复仇计划”。多半是因为外头太热、太冷,或者因为追老鼠而“误入歧途”。
9.“蛇会跳起来咬人!”
蛇跳起来咬?那是动作片里的戏码。现实中,蛇的攻击范围通常只有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一,远没你想象得那么“激动”。
10. “蛇能长到几十米,像电影里的巨蟒!”
几十米的巨蛇,只存在于科幻故事里。即使是以知最长的蛇类——塞雷洪泰坦蚺,长度也就15m左右,远远达不到那么夸张,大蛇更多只是视觉上的壮观,而非可怕。
11.“蛇的舌头是毒针!”
蛇的分叉舌头并不是“毒针”,而是它们的“感受器”,用来嗅探气味,帮助它们了解周围环境,根本无害。
12. “蛇会复仇!”
一些民间传说里,蛇记仇、复仇,甚至叫来“蛇群报仇”的情节,完全是想象力的产物。蛇脑容量有限,完全记不住你,更别说组团“复仇”了,如果遇到蛇类集结成团,要么是繁殖期的求偶行为,要么是准备集群冬眠。
13.“被蛇咬一定会死!”
并不是所有蛇都有毒,即便是毒蛇,它们的毒液十分宝贵,不会轻易浪费。很多时候咬人只是为了自卫,但是一定要及时拍照留档,方便鉴定种类。而且,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抗蛇毒血清和特效蛇药完全可以应对大部分蛇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