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使进紫禁城——14至19世纪的宫廷文化与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
燕行使进紫禁城——14至19世纪的宫廷文化与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
燕行使进紫禁城——14至19世纪的宫廷文化与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召开
时间:2014-07-29
  为推动故宫学研究,加深对燕行文献等域外汉文史料的挖掘,故宫学研究所于2014年6月28和29日在故宫博物院召开燕行使进紫禁城——14至19世纪的宫廷文化与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越南、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代表参会,就历史上来华使臣留下的燕行文献进行讨论与研究。
  燕行文献,即明清时期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等来到中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留学僧等群体,留下的大量用汉文记载的游记、图录、笔记、诗文等材料,详细记录了宫廷的各种礼仪活动和紫禁城建筑布局,是当今研究故宫学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为开幕式致辞。他认为,紫禁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观察和研究。燕行使者的身份,赋予了他们近距离观察紫禁城的独特角度。加大对燕行文献等域外汉文史料的挖掘,一定会促进紫禁城的研究,推动故宫学的发展。
  代表们围绕“燕行使者笔下的紫禁城”这个主题,就与燕行使者和燕行文献相关的问题展开热烈研讨。研讨会汇集了朝鲜、琉球、日本、越南、暹罗燕行文献的相关成果,为研究当时我国与东亚各国在学术、贸易、外交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宝贵史料,并提出了燕行录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正宏教授表示,传统及现代方法均可应用于燕行使研究,不仅要从燕行国的角度,而且还要从紫禁城角度开展研究。
  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从故宫藏品的来源、数量统计和故宫学的研究角度两方面进行总结。故宫学以明清紫禁城和故宫博物院为研究对象,一般从国内角度开展研究,而此次研讨会将研究角度拓展到了域外,故宫学研究应该“走出”红墙,从多方面、多渠道来进行。他希望参会代表能够把专业特长和故宫学研究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推动故宫学的发展。
关键词: 琉球 故宫研究院

琉球

即今冲绳群岛,位于日本西南部,又称南西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占领,后交由日本管辖。清代,琉球为中国属国,国王称中山王。每逢中山王嗣位,均请求清朝廷予以册封,方敢称王。清朝廷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驼钮镀银印。未封王之前称世子,以权国事。自清顺治至光绪初230余年间,双方的封册和进贡从未间断。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灭琉球,设冲绳县,双方遂停止往来。

故宫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宫研究院是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故宫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
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

更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