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工作会议纪要
故宫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工作会议纪要
故宫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工作会议纪要
时间:2015-04-09
  故宫考古所于2014年5月26日在御史衙门室会议室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全体成员出席,李季主持会议。
  王光尧研究员介绍其近期和冀洛源赴印度克拉拉邦进行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此次出土的瓷片、铜钱等相关文物可证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相关港口无误,他反馈了印方希望今后加强中印考古合作,建立印度陶器文化编年谱系的意愿。
  杨晶研究员介绍其已完成了《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六)》相关文稿的初审工作,由张忠培先生主持、杨晶负责实施的《中国古代陶鬲谱系研究》一书正在编辑出版中,为张先生举办的考古学术思想研讨会也在按计划筹备中。
  王睿研究员对河南省河鹤壁市大赉店遗址的区域调查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王庄等考古发掘即将进行。山东“八主”祭祀遗址项目正在编写考古报告。此外,将继续跟进我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合作发掘圆明园遗址在文献方面的研究工作。
  会议经研究讨论提出:
  一、考古研究所应继续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宫廷皇家遗存、古陶瓷窑址考古调查等重大前沿课题为中心,继续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二、故宫考古研究所与印度克拉拉邦合作考古项目,双方需先签署框架性协议,同时与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资助计划相衔接,推动该项目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根据国家东盟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项目的统一安排,适时进行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考古合作研究。
  三、继续与各地进行合作考古发掘研究。近期将与江西省确定景德镇御窑厂窑址及其他重要遗址项目。继续湖北省丹江口琉璃窑址项目,今年召开专家论证会。继续河南省鹤壁项目并协助召开大賚店遗址保护规划专家论证会。
  四、继续参与院内各项业务工作。提出院玉器类文物藏品的学术研究方案。提出将考古成果举办不同类型的小型特色展览和学术活动方案。今年已经举办5场考古学术讲座,反响很好,今后将继续致力于考古成果的普及和传播。
  五、作为非建制机构的故宫考古所,要不断探索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发挥活力的机制。感谢院领导和院内各部处室对刚成立的考古所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考古所自身要加强制度建设,主动做好汇报、协调,逐步建立起以课题、项目为核心的工作方式,逐步完善考古专用设备和经费、物资管理办法。

张先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是著名词人。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中说:“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

考古学

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