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1894—1968年),名万、倩,字遹骏、东庄,号倩庵、翼燕,斋名“梅景书屋”,书画落款“湖帆”,江苏苏州人。工书画,精鉴赏。山水远承宋巨然、元王蒙诸家,近法明董其昌、清“四王”各派,博取众家所长,形成自家淡雅秀润、傅染净丽之面目。书法擅为行楷体,笔致俊逸。家中所藏法书、绘画甚丰,具有一定的鉴别真伪能力。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等。画作被故宫博物院、上海中国画院、荣宝斋等多家单位收藏。著有《佞宋词痕》。
吴湖帆(1894—1968年),名万、倩,字遹骏、东庄,号倩庵、翼燕,斋名“梅景书屋”,书画落款“湖帆”,江苏苏州人。工书画,精鉴赏。山水远承宋巨然、元王蒙诸家,近法明董其昌、清“四王”各派,博取众家所长,形成自家淡雅秀润、傅染净丽之面目。书法擅为行楷体,笔致俊逸。家中所藏法书、绘画甚丰,具有一定的鉴别真伪能力。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等。画作被故宫博物院、上海中国画院、荣宝斋等多家单位收藏。著有《佞宋词痕》。
台阁体有两意:
在文学史上,台阁体是明初上层官僚中流行的一个诗派,永乐、成化年间尤盛。作品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和道德伦理,反映了上层官僚的生活。在艺术上追求雅正,但流于平庸,无甚积极内容。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明初三杨”,因他们三人都曾任内阁大学士,“台阁体”之名亦从他们而来。
在法书领域,台阁体是一种楷书体。兴起于明代初年,永乐时最盛。因广泛使用于馆阁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故称“台阁体”。以乌黑、光洁、方正、圆润、大小一律者为佳作。它的流行与当时的皇帝个人所好和科举考试的取士标准有内在联系,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趋向。最擅长此书体者为沈度。
中国古代女官名。周礼天官、春管所属都有女史,或掌王后礼仪,或管文书,后世也用为妇女的美称。
王鉴(1609-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炤,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人们常以“王廉州”称之。擅绘山水,宗法五代董源及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皴法细密,墨色浓润,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备受人们称道。与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他们在清初画坛上形成了极强的复古势力,进一步规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程式,同时,也阻碍了中国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传世。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画有家学,初拜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后师从王鉴,画艺大进。经王鉴推荐,又入王时敏门下。在名师指导下,悉心临摹历代佳作,且饱览山川佳胜,终能心手相应,笔墨变化不竭,杰构层出不穷,成为一代巨擘。对于绘画,王翚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并身体力行,成就超凡。康熙三十年(1691)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事毕,荣归故里,以画终其一生。其弟子众多,形成了“虞山派”,对后世影响广远。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合称为“清初六家”,亦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
谢荪(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末清初),字缃酉,又字天令,江苏溧水人,常住金陵(今江苏南京)。擅长画山水、花卉,与龚贤、樊圻齐名,为“金陵八家”之一。
冷枚(约1670—1742年),清初宫廷画家,字吉臣,别号金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省)人。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擅长画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画风工整细致,色彩浓厚。康熙后期至乾隆七年间供奉内廷,并受到西洋绘画的一定影响。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文伯仁(1502--1575年),字德承,号五峰,又号摄山老农,长洲(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之侄。善画山水、人物,风格略近王蒙,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是文派的重要传人。
虚谷(1824—1896年),姓朱,名怀仁,出家为僧后以虚谷名,号紫阳山民、倦鹤等,祖籍安徽新安(今歙县),寓居扬州、苏州、上海等地,卖画为生。能诗擅画,工于书法,尤以善绘瓜果鱼蔬、人物、山水等为人称道。喜用枯笔焦墨,具有拙于外秀于内的笔墨特征。与任颐、胡公寿等交往密切,是晚清著名的海上名家。
条屏与立轴形式类似,只是前者为一组,后者独立存在。有时一条失群的屏也可以轴称之。轴在装裱时加出轴,屏则平轴,以此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