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考古研究所召开2015年第五次工作会议
故宫考古研究所召开2015年第五次工作会议
故宫考古研究所召开2015年第五次工作会议
时间:2016-01-26
  故宫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12月28日在院第二会议室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李季所长主持会议。与会人员有杨晶、王光尧、王睿、徐海峰、宋小军、徐华烽、冀洛源、翟毅、赵瑾、吴伟、唐雪梅。研究室副主任王进展应邀出席会议。
  首先,李季所长介绍了我所2015年的工作情况。今年我所继续负责院内南三所慈宁宫花园东院、隆宗门西等11处工地的考古发掘与开放工作;召开了“故宫考古研究所工作汇报会”、“紫禁城宫殿考古座谈会”“苏秉琦学术思想座谈会暨《我的父亲苏秉琦》首发式”三个重要的考古会议;继续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御窑厂遗址;继续赴印度喀拉拉邦开展双方考古科研交流项目。
  赵瑾向所内成员播放了2015年我所的大事记。
  考古所各位成员汇报各自在2015年度的工作总结以及2016年度的工作计划。
  杨晶在2015年4月3日-10月12日期间,带领赵瑾和两名研究生,历时58天,主要利用学生课余和节假日的时间,对于南大库出土的1500余块玉石及其他材质的标本进行了清洗,初步完成了1300余块玉石标本的编号、分类、记录、测量等整理工作,为下一步的报告编写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光尧表示隆宗门西和慈宁宫花园考古工地的发掘为故宫内发现元明时期的地层提供了有力地实物证据;2016年他将负责协调我院与印度国家博物馆、印度国家文物局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署工作;他希望尽快出版我所英文版的考古成果报告集,以便于出国交流使用。另外,计划明年将与景德镇市政府合办“2014-2015年御窑厂遗址考古成果展”,相关的事务他正在洽谈中。
  徐海峰已来所里工作满一年时间,由于之前的研究方向是夏商周考古,现在院内的建筑遗址为元明清时期,他表示自己正处于业务转型期,正在抓紧时间编写院内的考古发掘简报,争取尽快发表。他还强调了院内的财务规章制度,望所内成员共同遵守。
  王睿认为我所赴印度开展考古工作特别有意义,收集到了更多的资料信息,加深了对于海上文化传播能力的认识度。2016年她将继续负责河南省鹤壁市王庄遗址的发掘工作,并参与我所牵头的杨宁史捐赠故宫博物院青铜器的研究项目。
  宋小军建议聘请院外专业编辑参与我所考古报告的编纂工作,每年完成出版一本考古年报,加快出版考古报告。
徐华烽汇报了今年慈宁宫花园、隆宗门西考古工地的发掘情况,他认为院内的考古工地主要以发掘、开放、接待、保护为主,明年将继续落实好发掘任务,编写好相关简报和报告,同时顺利完成好博士后出站报告。
  冀洛源说今年的工作多延续了2014年的工作任务,他正在整理南三所西区的发掘简报,拼对了南大库出土的瓷片,还编辑了《故宫博物院印度考古工作报告集》、《故宫考古简讯》。2016年他的主要任务是撰写南三所西区、南大库瓷器坑等工地的发掘简报。
  吴伟提出目前处于修缮的大高玄殿,虽为古建筑修缮工程,实为“屋顶上的考古”,他运用了考古学的方法对古建筑屋顶上的灰背进行解剖,在探索中为施工方渗透考古思维,得到了工程管理处领导们的肯定,在此也感谢故宫考古所及老师们在工作上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赵瑾为大家汇报了2015年我所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了经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为确保明年预算的顺利执行,望所内成员按照院内的相关规定,做到各尽其职。
  唐雪梅表示本年度她主要参加了南三所考古工地的发掘,南大库出土瓷片的拼对工作,会议会务、会议纪要的执笔,以及执行合同程序。
  翟毅作为2015年新进入工作站的博士后,表示今后希望可以有更多项目合作上的机会。
  王进展主任对于2015年我所的工作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表示2016年研究室将会继续支持考古所的工作。
  最后,李季所长希望今后所内成员继续保持积极、温馨的工作氛围,所里早日培养出自己的考古领队;预算严格按照院里规定执行;尽快完成南大库瓷片的拼对整理工作;加强开放工地的展示与保护,对慈宁宫花园东院考古遗址保护设施抓紧提出方案,经专家论证会讨论通过后实施;争取每年出版一本《故宫考古年报》。

吴伟

吴伟(1459—1508年),字士英,又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一生经历了几次从宫廷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过程。幼岁家道破落,被湖广左布政使钱昕收养,即学绘画。17岁至南京,受到公卿士大夫器重,声誉渐著。20多岁时游京师,应召入宫,宪宗授以锦衣卫镇抚,待诏仁智殿,因个性倔强,不事权贵,不久即放归南都,在金陵一带藉画谋生。30余岁孝宗登位时,二次征召入宫,待遇更高,授官锦衣百户,御赐“画状元”印,并恩准荣归老家武昌祭祖,在京赐西街府第,但他不耐拘束的性格和对官场的认识,使其在入宫两年后即“称疾归,居金陵秦淮上” (明·何乔远《名山藏》),继续过着自由自在的职业画家生活。武宗继位后,于正德三年(1508年)再次召他入宫,他却因饮酒过度而猝死,年仅50岁。 吴伟恃才负气,放浪形骸,喜剧饮狎妓,常短褐垢脸,故创作也多狂放之迹。擅长山水、人物,山水承戴进衣钵,主宗南宋“院体”,更趋粗简放逸,也有融诸家之长的集大成面貌。人物画早年以工笔白描法为主,承北宋李公麟传统,后出现粗笔画法,呈水墨写意面貌,其源出自南宋马远、夏圭和梁楷“减笔画”。他是继戴进之后的“浙派”大家,以粗劲纵横之笔,挥洒淋漓之墨,进一步发展了雄健豪放之风,增强了力度、动感和气势,“浙派”后学主要宗法吴伟画风,故又有“江夏派”之称。

南三所

慈宁宫

隆宗门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慈宁宫花园

清洗

待镀件凉透,用铜丝刷蘸皂角水轻抖慢刷,将浮在表面白的霜抖掉,便显现出金光闪闪的镀层。

博士

官名,始置于战国。此后,博士官制虽历代相沿,而职能与前已有所不同。清代钦天监博士为钦天监下属的职官,专司指示更点。

考古学

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大高玄殿

位于神武门西北,明代嘉靖年间修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前后共三进院,正殿为“大高玄殿”,后殿为“九天万法雷坛”,再后为2层楼阁,形式上圆下方,上层额曰“乾元阁”,下层额曰“坤贞宇”,现建筑完好。大高玄殿南门外左右原有立坊,门前建2亭,形似故宫角楼,现均无存。此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明代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