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上午,故宫博物院第三期开放课题立项新闻发布会在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龙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沈鹰女士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主持发布会。第三期开放课题入选学者代表及故宫博物院相关部处负责人等出席了发布活动。
王旭东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故宫博物院肩负着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百年院史,坚守故宫人“学术立院”的理念,持续加强故宫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故宫建筑和馆藏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及展示传播水平,故宫博物院自2021年以来陆续启动了三期开放课题项目,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术故宫”的建设,已立项近百个开放课题,在研中的开放课题取得诸多研究成果,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滋养,为新时代的文化和旅游工作贡献力量。王旭东指出,故宫博物院支持院外科研人员特别是开放课题承担团队与全院各个学术平台的交流互动,依托本院的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书画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及有关部处开放资源,协同创新。这些科研平台及其正在承担的研究工作与开放课题的有机结合,将既能促进本院科研平台的建设,也将不断加强开放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为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他还特别感谢龙湖集团长期以来对故宫博物院学术建设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鼎力支持。
沈鹰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龙湖集团创立至今三十余载,始终秉承“善待你一生”的企业理念,在助学兴教、文化传承等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2019年设立“龙湖-故宫文化基金”以来,陆续支持了“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以及故宫博物院开放课题等项目。在“龙湖-故宫文化基金”支持下,故宫博物院第二期开放课题中有26项课题以及第三期开放课题组织工作均顺利开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深入的学术研究,这些开放课题广泛吸纳社会科研力量,助力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提高,推动文物保护、文化研究等领域实现创新与突破,预祝这些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未来,龙湖集团将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故宫博物院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研究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与传播等领域发挥效能。
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处长陈秋速在发布会上介绍了第三期开放课题的申报、评审情况并宣布立项名单。经过半年多的严格评审,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3家高校和文博单位的25项课题入选。选题方向包括:故宫藏品与中外历史文化科技的交流研究,明清宫廷档案的整理与研究,故宫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阐释研究,明清宫殿建筑的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研究及保护,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炼及其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与旅游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科技手段与文物鉴定、检测分析研究等11个研究方向,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四个故宫”的建设领域。
第三期开放课题入选学者代表北京理工大学教师申华平在发言中表示,感谢故宫博物院给予的宝贵学术研究机会,其在多年关注和参与故宫博物院有关科研及培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放课题的设计和前期筹备。课题组一定会秉承故宫前辈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的相关技术优势,尽心尽责地投入课题研究,产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弘扬故宫文物南迁中的文化典守精神、社会责任担当和文化传承力量,助力故宫博物院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故宫精神的传承、传播和发扬光大。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加强学术建设,在系统开展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的基础上,陆续制定并实施了“英才计划”、“太和学者计划”、“紫荆计划”和“文华学者计划”,并成立了实体化的故宫学研究院,实行了一系列开放学术资源,吸引高水平学术力量的重要举措,全力开启“学术故宫”建设的新篇章。故宫博物院第三期开放课题项目自2024年开始组织,面向院外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开展,是上述“学术故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宫博物院开放课题参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管理办法,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故宫博物院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由故宫博物院负责组织立项评审与结项验收,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科研、财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管理,保证经费的规范使用,共同推进开放课题团队如期保质地完成研究任务,达到既定的研究目标。
故宫博物院第三期开放课题立项名单
(共25项)
立项序号 |
课题名称 |
申请人 |
责任单位 |
课题类别 |
1. |
基于X射线CT成像的文物材质密度无损标定方法研究 |
陈坤龙 |
北京科技大学 |
重点课题 |
2. |
基于高稳定太赫兹时域光谱的文物缺陷无损检测系统 |
张宏飞 |
北京大学 |
重点课题 |
3. |
明代宗藩制度下的官样瓷器生产研究 |
高宪平 |
北京科技大学 |
重点课题 |
4. |
基于日韩比较视角的明清官式建筑研究 |
俞莉娜 |
北京大学 |
重点课题 |
5. |
全球史视野下欧洲科学仪器在中国的传播(1600-1800) |
孙承晟 |
清华大学 |
重点课题 |
6. |
东西方文化互动交流下的浴德堂营造特征研究 |
李江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般课题 |
7. |
两岸故宫藏金文法制史料综合研究 |
王沛 |
华东政法大学 |
一般课题 |
8. |
欧亚大陆文化交流影响下的紫禁城建筑中国文化基因研究 |
杨菁 |
天津大学 |
一般课题 |
9. |
故宫文物南迁数字化展示和信息可视化设计 |
申华平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般课题 |
10. |
基于考古绘图的故宫文化元素提炼及其体系建设研究 |
郭文杰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般课题 |
11. |
雍乾时期清宫造办处金银作研究 |
员雅丽 |
首都师范大学 |
一般课题 |
12. |
基于清代“中医药文书”视域下的宫廷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重构 |
马捷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一般课题 |
13.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数字化推广体系构建研究 |
张爱红 |
山东大学 |
一般课题 |
14. |
故宫在法语世界的文本挖掘和传播策略分析研究 |
林佩 |
南京大学 |
一般课题 |
15. |
文化传播与传承视角下故宫博物院官方短视频发展现状、效果与提升路径研究 |
贾哲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般课题 |
16. |
基于中外文史料的清宫传教士安文思宫廷生活研究 |
薛晓涵 |
南开大学 |
一般课题 |
17. |
《皇清职贡图》中新疆各民族文化交融及中华文化认同 |
陈芳园 |
陕西师范大学 |
一般课题 |
18. |
基于普洱贡茶历史演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苏志龙 |
普洱学院 |
一般课题 |
19. |
明清宫廷先医祭祀资料整理与研究 |
刘桂海 |
东北师范大学 |
一般课题 |
20. |
故宫博物院藏园林绘画整理与研究 |
黄晓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般课题 |
21. |
故宫中和韶乐乐器造物艺术研究 |
龚乾 |
湖北美术学院 |
一般课题 |
22. |
基于Z世代旅游体验的故宫博物院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陈晓东 |
同济大学 |
一般课题 |
23.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丝绸中的岁时花木纹样文化谱系研究 |
蒋玉秋 |
北京服装学院 |
一般课题 |
24. |
新见清宫南府、景山、升平署演剧档案整理与研究 |
张夏菁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般课题 |
25. |
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文物南迁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 |
彭海军 |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 |
一般课题 |
说明:
1.共25项立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20项。
2.由“龙湖-故宫文化基金”公益资助。
3.重点课题每项资助15万元,一般课题每项资助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