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宫研究院主办、玉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故宫学术专题系列讲座第75讲于9月19日下午以云讲座的形式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上举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方应邀作了题为“叩问蜀玉——古蜀王国出土玉器的发现与认识”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玉文化研究所所长徐琳主持。
首先,主讲人从古蜀王国的文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史出发,引出古蜀文明中神秘灿烂的玉文化。以古蜀文明遗址里最具代表性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切入点,分别详细介绍两个遗址出土玉器情况,带领广大听众深入了解古蜀王国玉器。
接着,主讲人围绕“何以为玉”,讲述了古蜀玉器玉料检测分析的方法和结论。他们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薄片显微光性鉴定、红外线光谱仪鉴定、油浸法晶体光学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仪器检测方法对玉料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观察和化验,依据监测数据来判断玉料矿物成分,得出初步结论:古蜀玉器材料以透闪石软玉为主,还有少量的阳起石、透辉石、斜长石、闪长石、滑石、大理石、叶腊石、绿松石、玛瑙等,玉料种类广泛,而部分玉器表现呈现红、紫、褐等丰富色彩主要是受埋藏环境影响。
明晰古蜀玉料成分后,主讲人随后讲述了古蜀玉料产地来源调查的过程和结论。主讲人先后到新疆、四川、辽宁、甘肃、陕西等地的玉石矿区进行调查比对,初步得出金沙遗址部分玉料可能出自四川汶川龙溪乡、彭州一带玉矿的结论,引发了讨论。
随后,主讲人以“蜀玉精工”为论点,谈到了其对古蜀制玉工艺的观察。主要通过肉眼观察、高清微距拍摄观察等方法了解玉器制作和使用的痕迹。三星堆玉器主要采用了片切割技术,桯钻、管钻的钻孔方法,以旋转的圆盘状工具或尖锐的石英工具雕琢纹样,打孔与线切割结合的方式镂孔,利用磨石或兽皮等材料进行打磨抛光,多种技术手段运用娴熟。金沙玉器工艺较三星堆玉器进一步精进,玉料加工也经过了开料切割、钻孔、刻纹、镂空、透雕、打磨、抛光等多道程序,制作极其细腻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