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举办2009年第1期学术讲座
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举办2009年第1期学术讲座
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举办2009年第1期学术讲座
时间:2009-12-23
   2009年11月10日下午,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2009年第1期学术讲座在故宫淡远楼举办。本期讲座邀请著名藏学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艺术系教授景安宁先生讲授“元代西藏佛寺金银的来源”,并特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陈庆英教授作点评。
  讲座指出,元代西藏佛寺金银的来源,亦即元代西藏艺术突然繁荣的决定性因素是来自于元朝政府的巨大的经济和材料资助。由于元朝廷和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密切关系,政府给萨迦派的奖赏极为丰厚,也极为频繁,有些年份的赏赐甚至可能达到“国家财赋半入西番”,支持西藏佛教成为元朝政府最大的花费之一。成吨的金、银,数十万匹丝绸等贵重物资在元中央政府的安排下,从内地运送到西藏,赏赐给上层喇嘛,是西藏佛教作品中前所未有地开始大量使用贵重材料——金、银、铜、绸缎等的最主要原因,这也直接导致贵重物质如金银开始成为西藏佛教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陈庆英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景安宁的观点,表示景教授的研究对于研究元代西藏的宗教、经济问题很有意义。他还指出,元政府大规模支持西藏佛教的原因也与其财政支出方式有关,没有建皇陵、无需交岁贡的元政府有能力大规模支持西藏佛教。
  来自故宫本院以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院内外专家学者、学生3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并与景安宁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萨迦派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萨迦派

藏传佛教主要教派之一。“萨迦”意为“白土”,因在后藏本波日山的白色山崖下初建萨迦寺而名其教派,萨迦寺住持即为该派教主。萨迦初祖贡噶宁波将显密教法系统化,确立了萨迦派的教理体系。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对大元帝国统一西藏贡献卓著,被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并于至元四年(1276年)在西藏建立了萨迦派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自此萨迦派掌管西藏政教权力近百年。该派注重修习本尊、护法的各种仪轨及坛城供修,以“道果教授”为其教法特色,有所谓不出寺墙的萨迦“十三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