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
(1573—1620年)
万历皇帝(1573—1620年)
  明神宗万历皇帝名朱翊钧,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八月十七日生。明穆宗隆庆皇帝第三子,母贵妃李氏原为裕邸宫女。因前二世子夭折,隆庆二年(1568年),朱翊钧被册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即皇帝位,改元万历。
  万历初年,得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张居正一方面指导万历帝读书,为他安排周详的课程,选拔有素养的大臣主持教学,培养其治国安邦的本领;另一方面就是辅政。在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晏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
  张居正去官之后,万历帝独掌政权,却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他怠于临政,废除经筵,朝夕宴饮,甚至郊庙祭祀都委人代行,终日沉湎酒色之中
  万历帝是个贪婪的君主,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万历十九年(1591年),仅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就达23万多件。他派遣宦官为矿监税使,盘剥工商,引发了百姓的抗税斗争。万历帝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
  万历皇帝的腐败招致国库空虚,边关危机。对明王朝形成最大威胁的是东北后金的崛起。满洲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袭其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也之职,多次朝贡万历皇帝,取得其信任,官至龙虎将军。努尔哈赤以30年时间统一了满洲女真各部落,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地方政权。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声称为祖、父报仇,率先向明王朝进攻。万历皇帝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但熊廷弼在朝内受到昏庸官僚的排挤,加之内库金银屯积,又加派辽饷,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是以后人评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廿一日朱翊钧死于弘德殿,年58岁,葬在他生前耗银八百万两修建的北京昌平定陵。谥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

内阁首辅

明代内阁首席大学士的称谓。为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明初废除历史上的丞相制度,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令品级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称内阁。仁宗以后,内阁权位渐重,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实际掌握宰相权力,称入阁预机务,而内阁领班大学士即称内阁首辅、首相。

内阁

明代始设的中央机关。清代内阁系由关外时期的内三院所改,至康熙九年(1670年)始成定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赞襄庶政,办理章疏等,但由于清代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权力机关,大大削弱了其实际预政的功能。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 年),字叔大,湖北江陵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初官编修,后迁右中允,领国子监司业。张居正精通经史,学识渊博,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裕王(即穆宗朱载垕)府日讲官,得穆宗赏识。万历即位,张居正为辅政大臣之一。在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他一面为万历讲解经史,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治理国家,使万历初年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但张居正骄傲偏恣,高不知危,日渐失去神宗信任。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死后,被万历夺其官阶,籍没家产。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历任指挥佥事、参将、总兵官,为平息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之乱奋战10余年,作出了积极贡献。后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前后达16年,为加强北方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

经筵

经筵是文学侍从之臣为皇帝讲读经史的活动,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举行。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指挥

军事编制单位。五代时的后唐已有此编制,即营的组织。至宋代,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军队的屯戍和调动往往打乱军与厢的编制而以指挥为基本军事单位,额定兵员500人。宋代指挥的统兵官为指挥使与副指挥使。

女真

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12-13世纪时,曾建立统治中国北方达百余年的金朝,15、16世纪时以不同的姓氏分散生活于中国东北,后由努尔哈赤统一,由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

“七大恨”

所谓告天“七大恨”为努尔哈赤进攻明朝的“宣言书”。其内容为: 第一恨,明军杀害努尔哈赤父祖。 第二恨,明朝对待建州与海西四部不公。 第三恨,明朝地方官不守界约。 第四恨,明朝偏袒叶赫,压抑建州。 第五恨,叶赫老女毁约改聘,乃为建州耻辱。 第六恨,明朝强占建州土地。 第七恨,明朝地方官百般欺辱建州。 努尔哈赤以此激起女真全族对明朝的仇恨。自努尔哈赤至皇太极,每次对明用兵均散发此种文告,向汉人宣示其用兵是被迫所致。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尚藏有崇祯三年(天聪四年, 1630年)皇太极进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时对当地汉人进行宣谕的木刻揭榜。

熊廷弼

熊廷弼(1569或1573—1625年),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他以“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的壮志雄心,招集流亡,整肃军纪,严格训练,核实军武,按劾将吏,由此军威复振,人心复固。在他经略辽东的一年间,后金不敢轻举妄动。熹宗即位后,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不到一个月,便免去熊廷弼职务。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沈阳失守,辽河以西军民纷纷逃亡,辽东局势十分危急,熊廷弼再次被起用经略辽东。他审时度势,提出三方布置策。主张积极防守,伺机反攻。巡抚王化贞反对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主张分兵把守,全力进攻。天启二年(1622年),王化贞兵败,广宁失守,熊廷弼竟因此受到攻击,昏聩的明熹宗将其下刑部大狱。天启五年(1625年),在阉党一再蛊惑下,他被冤杀。

库金

库金,亦称织金,南京“云锦”中的提花丝织品种之一。在织造匹缎材料时全部用金线织造显花,为清代御用贡品,因入藏宫廷内务府缎库而得“库金”之名。亦有纹饰全用银线织成的疋料,称之为“库银”,与库金同属一类品种。

弘德殿

庙号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

大事年表
隆庆六年(1572年 壬申)
五月 病危,召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受顾命。二十六日,卒于乾清宫。年三十六。遗诏皇太子嗣皇帝位。张居正实施改革。
六月 初十日,皇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
七月 上隆庆帝谥号、庙号。
九月 葬昭陵。
 
万历四年(1576年 丙子)
六月 重修《大明会典》,以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为总裁。
 
万历六年(1578年 戊寅)
正月 立都督同知王伟长女王氏为皇后。
二月 十九日,大婚。
三月 册刘氏为昭妃,杨氏为宜妃。命礼部尚书马自强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左侍郎申时行兼东阁大学士,并入阁预机务。上两宫母后尊号。
六月 张居正回京入阁办事。
 
万历九年(1581年 辛巳)
八月 选淑女备九媛。
 
万历十年(1582年 壬午)
二月 册封九嫔。
四月 封“都人”王氏为恭妃。
六月 张居正卒。张四维为内阁首辅。
八月 皇长子常洛生,恭妃王氏生。
九月 上两宫母后徽号。

万历十一年(1583年 癸未)
二月 选十五岁以下淑女三百人入宫。
四月 张四维丁忧回家,申时行为内阁首辅。
 
万历十二年(1584年 甲申)
九月 申时行知建造寿宫事。
 
万历十四年(1586年 丙戌)
二月 进贵妃郑氏为皇贵妃。申时行请立皇长子常洛为皇太子,不准。国本之争自此始。

万历十七年(1589年 己丑)
正月 免元旦朝贺,自此每年元旦皆不朝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癸巳)
正月 诏封皇长子、皇三子、皇五子皆为王。
二月 皇长子出阁就学,时十三岁。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 甲午)
十一月 封端妃周氏,敬妃李氏。
 
万历廿四年(1596年 丙申)
三月 乾清、坤宁二宫火灾。
七月 仁圣皇太后陈氏卒。
 
万历廿五年(1597年 丁酉)
六月 皇极、中极、建极三殿火灾,文昭、武成二阁并焚。
 
万历廿九年(1601年 辛丑)
十月 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日封诸王。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癸卯)
十一月 《续忧危竑议》妖书案起。
十二月 帝于启祥宫召见皇太子,令安心读书,勿为妖书所惊惧。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甲辰)
四月 《续忧危竑议》案收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丙午)
二月 以皇长孙生,加慈圣皇太后徽号为恭熹。
四月 晋封皇太子生母恭妃王氏为皇贵妃。封皇长孙生母王氏为才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庚戌)
十二月 皇孙朱由检生,生母刘选侍。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辛亥)
九月 皇太子生母皇贵妃王氏卒。
 
万历四十年(1612年 壬子)
八月 帝久不理政,内阁只叶向高一人,六部大臣惟赵焕在任。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癸丑)
十一月 皇太子妃郭氏卒。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甲寅)
二月 帝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卒。
三月 福王朱常洵之国洛阳。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丙辰)
八月 皇>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丁巳)
二月 封福王长子由崧为清昌王。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己未)
正月 明与后金激战萨尔浒。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庚申)
四月 皇后王氏卒。
七月 二十一日,帝卒。次日,皇太子以遗诏发帑金百万充边赏,罢矿税、榷税及监税中官。
八月 初一日,皇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泰昌元年。初四日,以吏部侍郎史继偕,南京礼部侍郎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十二日,新君患重病,御门视事。十四日,谕册立东宫,于次月九日举行。二十一日,帝疾甚。二十九日,病尤重,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病危。
九月 初一日,帝卒,是为“红丸案”。初二日,朝臣合疏请选侍移宫,是为“移宫案”。初六日,皇长子朱由校即皇帝位,以今年八月以前为万历,八月以后为泰昌,明年为天启元年。初十日,上皇祖尊谥、庙号。十三日,上皇祖妣孝端皇太后尊谥,孝靖皇太后尊号。
十月 葬神宗、孝端显皇后王氏于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