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
(1862—1874年)
同治皇帝(1862—1874年)
  清穆宗同治皇帝名载淳,爱新觉罗氏。咸丰六年(丙辰,1856年)三月廿三日生于紫禁城储秀宫。清文宗咸丰皇帝独子,母为懿嫔叶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临终前宣谕立为皇太子,十月初九,返京后即皇帝位,年号同治。
  载淳即位年仅6岁,便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幼儿突然被抛入复杂险恶的政治漩涡。因其年幼,咸丰帝临终前命赞襄政务王八大臣辅政。同时又赐“同道堂”印予载淳,“御赏”印予皇后钮祜禄氏,命用两印代替硃笔签发谕旨,以与八大臣互为牵制。然而正是由于载淳年幼,为其生母慈禧太后提供了“垂帘听政”的契机。极具政治野心的慈禧太后联合被排挤在八大臣之外的恭亲王奕訢,发动宫廷政变,将辅政的八大臣革职幽禁、抄家斩首,于是大权落于慈禧太后与奕訢之手。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日,载淳登极后不久,慈禧与慈安两太后便携载淳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从此载淳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
  在清朝“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同治朝先后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云南回民起义贵州苗民起义,而外国侵略势力由于二次鸦片战争所获实惠甚多,清政府在外交上又奉行姑息政策,国内外局势稍趋平和,这一时期被封建史家美化为“同治中兴”。实际上同治帝在此期间只是读书,并未参预任何军政。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两宫太后不得已交出权力,实行归政。但载淳的亲政仍难摆脱慈禧太后的干预。慈禧太后为了享乐,命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复圆明园,让太后离宫居住这一办法摆脱太后干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此策对国计民生极为不利,修复耗资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对,但此项工程竟然开工!同治帝亲政未及两年,就因病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修复圆明园工程亦因其去世作罢,然而唯有此事是载淳在其皇帝生涯中参与过的决断。
  同治十三年(1874年),载淳染上天花,于十二月初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年仅19岁。谥继天开运中居正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宽毅皇帝。庙号穆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丙辰

古代的干支记日法,以十个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个地支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个词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用以记日。

储秀宫

赞襄政务王八大臣

咸丰帝遗命的八位辅政大臣,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他们或为亲王,或为军机大臣,或为尚书,颇受咸丰倚重,但与恭亲王奕訢对立。他们是慈禧集权道路上的第一批牺牲品。

八大臣辅政

1861年7月,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重,遗诏立六岁载淳为皇太子,令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赞襄政务,称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俗称辅政八大臣。

同道堂

宫殿名。清宫和御苑中以同道堂命名的殿堂共有两处,一处在紫禁城内,即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的后殿;一处在圆明园内。

硃笔

皇帝以硃砂代墨,对奏折进行批示。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1832--1898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养心殿

太平天国起义

咸丰元年(1851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间的农民战争,以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为革命宗旨。领袖洪秀全最初起义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曾建立官制,分封王爵,颁行历法,制定经济制度,制造钱币,印刷书籍等。对外坚持独立自主,否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反对外来侵略。军事上同时派兵北伐与西征。终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加之领导集团内讧及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而致失败。此次农民战争历时14年,南北纵横征战18省,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捻军起义

咸丰、同治年间北方地区的农民起义。由于此农民军内部组织以数人至数十人称小捻子,或以一二百人大捻子编队,被称为捻军。咸丰二年(1852年),首领张乐行率众攻克河南永城,次年积极响应太平天国军北伐。咸丰五年,各地捻军推举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永王,制定《行军条例》,建立五旗军制。后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转战豫、皖、苏、鲁等省。同治七年(1868年),最终失败。

云南回民起义

咸丰四年(1854年),因云南当地回汉两民族豪绅争夺矿产,清地方要员未能有效地平息,却护汉抑回,致使事态扩大。咸丰六年始,回民纷纷起义,形成以杜文秀为首,以大理为中心,活动于云南西部的一支起义军,及以马复初、马如龙为首,活动于云南东南部的一支起义军。杜文秀军曾实行联合汉族及其他各族政策,采取恢复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等措施。马氏回民军于同治元年(1862年)降清。杜文秀军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被剿灭。

贵州苗民起义

咸丰五年(1855年),贵州台拱地区苗民要求减免赋税,地方官不允且实行镇压,激起苗民义愤而起义,推举张秀眉为领袖,人数发展至数十万,打击苗、汉地主。同治十年(1871年),起义被镇压。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由于鸦片贸易而引发的战争。第一次为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二次为1854-1860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战争均以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结局,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是近代中国蒙受屈侮的最重大事件。

鸦片

英文opium的音译,又称阿片。由草本植物罂粟果内乳汁干燥而成。主要成分为吗啡。药用有镇痛、止泻、止咳作用。吸食后易成瘾,可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暖阁

暖阁即以槅扇门、隔断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内建的小屋。

庙号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

大事年表
咸丰十一年(1861年 辛酉)
正月 御避暑山庄绥成殿受贺。
三月 恭亲王奕訢请赴行在祗叩起居被拒。诏皇长子载淳于四月七日入学,以李鸿藻为师傅。
七月 咸丰帝病危,召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宣谕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此八大臣赞襄政务。随即咸丰帝逝。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懿贵妃、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谕军机处于各摺片后署赞襄政务大臣;允恭亲王赴行在叩谒梓宫;定明年为祺祥元年。美国人华尔入中国籍,改组洋枪队,助清廷镇压太平军,次年该队被清廷改称“常胜军”。
八月 御史董元醇请皇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一二人辅弼;上大行皇帝谥为“显”,庙号文宗。
九月 上母后皇太后徽号为慈安,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奉文宗梓宫还京。慈禧联合奕忻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北京政变、辛酉政变、祺祥政变),解载垣、端华、肃顺任,罢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军机。命恭亲王奕訢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按律核奏。周祖培等议皇太后召见臣工礼节及办事章程。胜保请皇太后亲理大政,并简亲王辅政。夺载垣、端华、肃顺爵职,逮间议罪。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逮肃顺解京。
十月 命恭亲王奕訢为议政大臣,在军机处行走。诏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御史董元醇、兵部侍郎胜保上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赐载垣、端华自尽,肃顺处斩;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职,穆荫遣戍军台。载淳御太和殿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同治元年。命南书房、上书房翰林辑前史太后垂帘事迹。
十一月 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同治元年(1862年 壬戌)
二月 奉懿旨:皇帝在弘德殿入学读书,祁寯藻、翁心存授读。
三月 汇纂帝王政治及前史太后垂帘事迹书成,名《治平宝鉴》。
六月 京师同文馆开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以培养翻译人才为主,以利开展洋务运动。

同治二年(1863年 癸亥) 
七月 命惠亲王绵愉专司弘德殿皇帝读书,并命绵愉之子奕详、奕询伴读。

同治三年(1864年 甲子)
五月 懿旨进讲《治平宝鉴》。
六月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最终失败。

同治四年(1865年 乙丑)
二月 四川酉阳县人民不堪教会欺凌,数百人奋起捣毁教堂,即酉阳教案。英国汇丰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外国银行开始操纵中国金融市场。中亚细亚浩罕国阿古柏乘新疆回民起义之机入侵新疆。
三月 命醇亲王奕诣稽查弘德殿皇帝读书。罢恭亲王军机,撤议政,命文祥等办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宜。
四月 赖文光等指挥捻军在山东歼灭僧格林沁统率的清军主力,僧格林沁突围时被杀。
五月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洋务派创办新式军事工业的开始。
七月 御史蔡寿祺以妄言夺职。
八月 英国在上海租界设按察使署(即最高人民法院)。
九月 送文宗梓宫至遵化定陵安葬。

同治七年(1868年 戊辰)
二月 退役驻华公使浦安臣率“中国使团”出访美英俄法普等国,是为中国使团首次出访国外。
八月 以奏请修理园庭,夺御史德泰职。 

同治十年(1870年 辛未)
五月 发生天津教案。

同治十一年(1872年 壬申)
五月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民用企业。
九月 举大婚礼。册立户部尚书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年十九;册封刑部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为慧妃。
十月 册封知县崇龄之女赫舍里氏为瑜嫔,册赛尚阿之女、皇后之姑为珣嫔。

同治十二年(1873年 癸酉)
正月 两宫皇太后以亲政届期,懿旨勉“祗承家法,讲求用人行政,毋荒学业。”行亲政大典。

同治十三年(1874年 甲戌)
二月 日本以台湾高山族误杀琉球船民为借口,出兵台湾。
三月 日军侵略台湾。
五月 以慈禧皇太后万寿节,予在京旗官年60以上者恩赏。
六月 命翁同龢直弘德殿。
十一月 命内外奏牍呈两宫披览。晋慧妃为皇贵妃,珣嫔为珣妃。
十二月 载淳逝于养心殿,年19。两宫太后召惇亲主奕誴、恭亲王奕訢??文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再承继大行皇帝。赐奕譞以亲王世袭罔替,并免朝会行礼。王大臣等以遗诏迎载湉于太平湖醇亲王邸,与慈安太后居钟粹宫;慈禧太后居长春宫;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诏停三海工程。以明年为光绪元年。上大行皇帝谥为“毅”,庙号穆宗,封皇后为嘉顺皇后,皇贵妃为敦宜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