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杨明星教授
讲座现场
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是明仁宗第九子、梁庄王朱瞻垍及其王妃魏氏之墓。200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此墓,揭露出数量庞大、品类繁杂的随葬品,其中金银玉石器1400多件,珠宝3400多件,各类宝石品质参差不齐却仍不乏珍品。这些发现是以往已揭露的明代亲王墓中前所未见的,仅次于明代皇陵中的定陵。因此梁庄王墓是继定陵之后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发现。
主讲人杨明星教授从事宝石学教学、研究和检测工作已32年,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主任,曾参与梁庄王墓出土金银珠宝玉器的鉴定研究工作。 他在本次讲座主要分享了梁庄王墓出土玉器及各种宝石的整理检测和谱学分析结果,总结了宝石产地、钻孔技术以及明代玉雕、金银工艺水平。
首先,主讲人简要介绍了梁庄王墓相关历史背景。依据其墓志可知,梁庄王为明仁宗第九子,生于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就藩湖广安陆州,正统六年(1441年)去世下葬。其妃魏氏在景泰二年(1451年)去世并与梁庄王合葬。梁庄王墓生活的时代与郑和下西洋的时期(1405-1433年)部分重合。郑和下西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外贸易交流推向一个历史高潮,此时域外的宝石、象牙、香料等丰富特产被带入国内。梁庄王墓出土的一件金锭上刻有铭文“永乐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金壹锭伍拾两重”,正与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由此推测,梁庄王墓中不少金银宝石很可能来自域外。
随后,主讲人讲述了梁庄王墓出土金银珠宝玉器的检测过程、方法和分析结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起对主要器物进行了检验,运用宝石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测金仪等检测设备对代表性样品进行成分和谱学分析,完成了一本详尽的检测报告。
最后,主讲人分享了个人对梁庄王墓出土祖母绿产地来源的看法。梁庄王墓出土了50粒祖母绿,数量可观。历史上,在15世纪之前世界祖母绿产地主要是埃及、奥地利和巴基斯坦,其他祖母绿产地如哥伦比亚、阿富汗、赞比亚、印度等首次开采时间都在16世纪以后,因此梁庄王墓出土祖母绿产地来源应属于埃及、奥地利和巴基斯坦这三个产地中的一个或多个。观察梁庄王墓出土未镶嵌祖母绿的内部包体、谱学特征和成分元素,基于此物是郑和下西洋带回国的前提,通多对比现有文献数据,初步推断其来源的最大可能性是古代埃及或奥地利。
讲座尾声时,主讲人与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和听众就明代宝石镶嵌及抛光工艺、梁庄王墓出土其他宝石产地来源、明朝南方丝绸之路、宝石学和考古学等多学科融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反响热烈。
嘉宾施光海教授现场提问交流